当前位置:

包谷畲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陶永喜 编辑:redcloud 2012-08-28 15:24:57
新绥宁APP
—分享—

  养崽不要教,磨槽走一遭。

  青叶河上的磨槽是个苦地方。山高地陡,遍地岩石,只能种包谷。

  “先前哪,皇上传下令来——”

  在包谷畲里,做得闷时,父亲就会给儿子讲懒汉的故事。

  这故事不知讲了好多年了,儿子呢还是认真地听。

  “皇上说,要人给他送一根比包谷苗还长的芭茅草去宫里。一个懒汉听到圣旨,高兴得不得了,在他包谷畲时剁了根好长好长的芭茅草去朝见皇上。谁知皇上一见那根芭茅草,就下令重打懒汉七七四十九大板——皇上是专治懒汉才下那道令的。”

  父亲见儿子认真地听,讲得很有兴趣。

  “后来呢?”儿子问。

  “后来——后来么,嘿嘿……”父亲埋下头一个劲地除草。

  扑哧扑哧,随着一阵响声,包谷畲里腾出一股尘土。

  “真是个懒汉。嘿嘿……”儿子附和着笑。

  夏天的山野仍旧显得空旷。只有春上种了包谷的地方才略为热闹。包谷苗顶着稀疏的天花,包谷捧吐出缕缕红缨,宣示着一种生命的存在。

  天上的日头好烈。

  “歇歇啵?”父亲用商量的口气问儿子。

  “歇歇。”儿子刷刷地扯倒一丛杂草,坐在那里。

  他们是清早带了包谷粑出工的,这地方离家上界下坡十多里。

  “抽锅烟。”父亲将那五寸长的铜烟锅递过来。烟已装好,烟是岩缝里种的叶子烟。儿子接过,不客气地抽。很快,有几丝青色的烟绕着头顶的包谷苗升腾上去。

  一只黑色的小蝉不知从哪里飞来粘在一根包谷上,吱吱地叫。天气显得更热。儿子摘了把桐树叶子扇凉。

  “同你打个商量。”父亲说。

  “么子事?”儿子抽出嘴里的烟锅。

  “你姐姐昨日来说,她家缺粮,想借点。”父亲黑皱皱的肚皮上有一层灰尘,他使劲用汗巾擦。

  “我们不也就三担包谷了,还一个多月,她又在月子里。”儿子说,发愁。

  儿子说的“她”,是他去年秋天里娶的婆娘。儿子的婆娘是姐姐换来的扁担亲。姐姐就嫁给了他婆娘的大兄弟。

  儿子口里又冒出许多辛辣的青烟。

  一阵无话。青青的包谷畲里窸窸窣窣传过叶子的磨擦声。

  “想必今年比去年年成好。”父亲望了望包谷苗。

  “借她一箩。”儿子下了狠心说。

  “老虫借猪——有借无还。”父亲叹口气。

  儿子默默地点点头,肯定了父亲的判断。儿子是极佩服父亲的。

  “包谷好呷岩扎脚,粟米好呷九层壳。凡事都是从苦处出身。”父亲拍拍手板,留下这话,又动工。

  父亲确是磨槽的体面人。去年儿子的婚事就办得光彩,好多人来作贺,醇醇的包谷酒把个红红的日头熏了一天。

  “前几天碰到青坡里的表叔,他还说我的喜事热闹。”儿子说。

  “嗨呀——能不光彩!”父亲有些得意,眼前的包谷红缨支撑他的记忆。

  蝉叫得急躁。干了一阵,找个荫凉处,儿子解开手巾包,父亲提出竹壶,坐下来就着凉茶吃包谷粑。

  包谷畲里顿时少了许多声响,只有两张嘴极响地嚼着。

  “包谷正疯长哩。”儿子说。

  父亲停住嘴的嚼动:“怕没保障。父亲说着,抹去嘴角胡茬上的碎沫。

  “这鬼天!”儿子怨烦。

  “一方水土养方人。怨得哪个?”父亲望着天上红红的日头,眼睛眯成线。

  吱地一声,一只淡蓝色的油蚱鸡落在儿子面前。油蚱鸡一对长长的须角高高举着,煞是威风。

  父亲也看到了。他示意儿子不作声,轻手轻脚地将挂在树枝上的粗布衬衣取下,扯开成罗网状,弓腰屏气,没等儿子看清,他已用衣服罩住了油蚱鸡。

  儿子见父亲罩住了油蚱鸡,兴奋不已,找来根麻绳,拴了油蚱鸡的双腿。

  “看你还跑。”父亲又是一阵成功的得意。“看你还跑。”儿子也说,并用一片草叶逗它。油蚱鸡企图挣脱束缚,细长有齿的腿,有力地弹蹬着,翅膀不时划出吱吱响声来。

  儿子逗着它,只是好笑。

  父亲见儿子正在劲头上,留下儿子进了包谷畲。于是,这片包谷畲多了些热闹。

  坎下那丛水麻叶开始蔫落,该收工了。

  父亲正要唤儿子,冲冲地山路那头火燎燎跑来一条汉子。

  “跑啦——跑啦——”汉子开口就喝喊。

  父亲无端地感一阵心紧:“哪个?哪个跑了——”

  “香玉,香玉跟一个货郎跑啦!”那汉子说。

  香玉是儿子那坐月子的婆娘。

  “什么?”父亲一惊。

  儿子眼前模糊。

  远处的山岭似乎逼近了些。包谷畲里无声地涌起一派冷寂。

  不知过了多久。

  “回去?”父亲说。

  “回去。”儿子说。

  父子俩吃力地站起身子来。

  暮色浓重了。包谷畲变成黑糊糊一片。近处的山峰露出了狰狞的额头。

  “迟早会跑的。”父亲走在前面说。

  “迟早会跑的。”儿子眼在后面,也说。

  “再找个能扎根的。”

  “再找个。”

  远处昏暗的山影浑然一片,只有那片包谷畲才知道,那昏暗的山影中正行走着劳累了一天的父子俩。

  写于1988年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陶永喜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