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出思维定式想问题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袁冰清 编辑:redcloud 2012-10-08 15:14:45
新绥宁APP
—分享—

  日前,读到一则故事:一教师给全班学生出了一道题:“一聋哑人到商店买铁钉,用左手做持铁钉状,右手做锤打状,售货员递上一把锤,聋哑人摇头,指着做持铁钉状的两个手指,售货员拿来铁钉,聋哑人频频点头。此时,又来了一位盲人买剪子。请问:盲人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了剪子?”一学生争先回答:“盲人只要伸出两个手指模仿剪布状就可以了。”几乎全班学生都同意这一答案。这时,教师说:“盲人不是哑巴,只要说一声‘买把剪子’就行了。记住,一个人一旦进入思维死角,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这则故事给人启示,发人深思。我们能不能跳出思维定式想问题?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读故事,想到教育管理。如今,一些教师的头脑中,管理学生用“罚”、“处分”的思维定式要深蒂固,总认为“罚”、“处分”是最好的教育方法,遇到学生犯错误,第一反应就是:“罚”、“处分”。其实,我们完全可能跳出思维定式去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变“罚”为“化”、变“处分”为“奖励”,重教育转化,长善救失,让犯错误的学生在真正得到关爱中受到启发教育,知错改错,从而扬长避短。

  教育家陶行知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就不是“罚”而是“化”,不是“处分”而是“奖励”。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斥止,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罚”、挨“处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递上,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王友手上:“这第二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王友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得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啊……”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第四块糖递上:“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给你一块糖,只可惜我的糖用完了,我看我们的说话也就完了吧!”

  陶行知跳出思维定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用高超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转化学生,值得我们学习、反思、警醒!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袁冰清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