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11月14日讯 据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报道 绥宁县是一个解放了两次的县城,1930年,张云逸、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从广西进入绥宁,在老县城寨市设立指挥部,驻扎了三天两夜,拿下了部队起义后北上的第一场胜仗。1949年建国后,绥宁县人民政府成立,不久却被土匪部队扼杀。次年10月县人民政府再次成立,1954年县城从没有水源的寨市迁往巫水河畔的长铺,就此安了家。岁月像巫水河一样流逝,大院也渐渐变得老旧,原本打算修院子的钱,在2009年化作了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救命钱”。
【正文】
【配音】绥宁县城被大山包裹着,开车一刻钟就能逛完。从县中心街的一条侧路拐进去,就是县委大院。三幢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苏式办公楼,和后来陆续修建的几栋砖房,把院子填得满当。今年80岁,曾任县党史办主任的袁光槐老人回忆,1952年修院子,石材没路运不进山,乡亲们拆了老县城寨市的城墙,百八十号人赶着马车、肩挑背扛走十几公里路,把石板驼进城。
【同期】
袁光槐:(小跑)这块就是,这么大一块块蛮漂亮的,还有更大的,破坏掉了,这么宽一块,打烂打烂,变成这么一块块的,这就是原来的老石板。
记者:这个相当牢靠啊,用了这么多年。
袁光槐:都是青的呢,原来都是青色的。
记者:那这么大一块当时要几个人抬?
袁光槐:四个人一起抬!
【配音】
有新同志来,袁老都要讲讲修院子的故事。他记着数,为了给同事腾办公室,四十多年里他挪了22次窝。今天,这里好几栋楼里还挤着十来个单位,六七个人一间房,几百人“挂号”用一个公厕。地板打上铁皮的补丁,防不住老鼠洞。71岁的县原史志办主任袁公湘说,他上班养成个习惯,随时瞅瞅天花板。
【同期】
绥宁县原史志办主任 袁公湘:下雨那个瓦,那个水啊,把石灰沾湿了,结果那个石灰块就掉下来,我们坐那个办公室就打在桌子上,结果我头上就打下来几块。
【配音】
绥宁有59个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村,近4万人在危险和警戒区居住。这几年政府采取资助、奖补的办法,为上万户乡亲改建危房或避险搬迁。山脚下,建起的不止有联排成片的新房,还有设施齐全的村部,搬家的村民们做起了楠竹和农产品生意,生活在慢慢地变好。绥宁曾是邵阳富县,林木资源匮乏后渐渐落后,城市破旧、脏乱。从2008年起,绥宁启动了15个城市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净化了巫水河,百马滩大桥连起县城和经开区,怀通、武靖高速正在绥宁交叉,进出山城更方便了。巫水沿岸建起了山歌走廊,市民们自己为它配唱。县委大院打通了一堵围墙,和山上的植物园连在一起,成了市民们休闲的乐园。
【同期】
绥宁县委书记唐渊:我们是2927平方公里,县委大院是我办公的地方,2927平方公里,就是一个大院子,是县委、县政府工作的大院子。也是绥宁人的大家园。
【修桥实况】
【配音】
大院如昨,与大院同修于50年代的这座长铺老大桥正在翻新路面。当年乡亲们从这里过身,运来了修院子的基石。桥的那一头,老县城寨市作为红色旅游景点被人熟知。红七军指挥部所在西河街,今天还有个名字,叫小平街。
【红七军指挥部党旗镜头结束】
【历任书记名录】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湖南卫视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