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神奇绥宁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隆振彪 编辑:redcloud 2013-12-05 15:56:08
新绥宁APP
—分享—

绿洲明珠

  到绥宁没去黄桑,不算来过绥宁。

  从县城沿柏油县道往南走,山色愈浓愈深;车行十余公里进入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无边树色,满眼尽绿。这里,23.5万亩原始次森林覆盖全境;区内山高岭峻,沟谷幽深,溪流纵横,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随处可见,仅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就有193种,珍稀动物20多种。源头山坡上,38株30米高的“活化石”长苞铁杉根枝相连,自成一个壮观的群落,世所罕见。坪溪的两千亩连片楠木林,枝繁叶茂,人间难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留下处处奇妙山水:鸳鸯岛、情人谷、曲幽谷、九溪冲、白水洞、神龙洞、老龙塘、老虎跳、穿岩……仅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而飞流百尺的六鹅洞瀑布,则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下凡与董永成亲后,她的六位姐姐耐不住天宫寂寞,也结伙偷偷下凡游玩,来到太平溪的瀑布下面戏水。担心被人窥视,她们又从五州四海采来树种播下。说也奇怪,这些经仙女播洒的种子一天发芽,两天长叶,十天半月就长成大树,不到一个月就遮天蔽日 ,成为天然屏障,也才有了黄桑今日的莽苍森林。不巧的是一位樵夫上山砍柴,无意中发现瀑布下面的水潭中有六位美女洗澡;他悄悄走过去,一把抱住潭边的衣裳,六位仙女躲避不及,瞬间变化成六只天鹅,隐入洞中……此后,壮丽的银瀑因这而得名“六鹅洞瀑布”。

  富有侗俗特色的上堡村,曾是明朝苗侗瑶农民起义首领李天保建立武烈王朝的金銮殿旧址;清朝粟贤宇又在这里重举义旗,声势浩大,一时朝廷震动。当年,三支红军队伍也曾四过黄桑,亦留下“红军路”、“红军桥”等革命遗址。

  走进黄桑,历史烟云、岁月沧桑会引人抚摸、追思,那如天庭的清凉与芳香,会挽住你的双臂,凝住你的双眸。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诗人、省作家协会主席未央挥笔写下诗行:“为访明珠到黄桑,水也甜来山也香。六鹅洞前观胜景,九溪冲里见宝藏。铁杉古林惊海外,红腹锦鸡五色光。自然保护千秋业,子孙万代乐无疆。”

  绥宁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4%,植被丰富,青山如黛,被誉之为“神奇绿洲”,黄桑就是绿洲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山乡巨变

  解放以来,绥宁向国家交售的木材已达1000万立方米,时至今日,活立木蓄积量仍有1625万立方米;绥宁的林业六大指标即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活立木生长量、单位面积蓄积量、人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年产量多年来位居全省榜首,是名副其实的“三湘林业第一县”和“中国竹子之乡”。

  绥宁县地处湘西南边陲,“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满目青山是绥宁人民的希望所在,也是他们披荆斩棘、绿化荒山的心血所系。距县城15公里的堡子岭,解放前土匪出没,“吊羊”勒赎,方圆四十里人烟廖廖。1958年,一队队营林工人来到这荒山秃岭,冒着严寒酷暑,脸朝荒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烧荒开垦,植树造林;几十年的辛勤劳动才换来今日的绿浪万顷,林海苍茫。

  林业是绥宁经济的半壁江山。解放前,县里没有一台机器,一个螺丝。今日,以竹木加工为主的规模工业企业已近60家,产值近百亿;另有小微企业上千家,都为繁荣绥宁经济作出贡献。

  1950年秋末,绥宁正式解放,这里还没有1米公路,1台电视机;而今,县域内村村通公路,高等级省道贯穿南北,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自建的百余座中小型水电站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强大的电力。当电灯第一次在熏黑的老屋闪亮,老人就着灯泡欲点燃旱烟已成为笑淡。如今,电灯、电话、电视、手机、冰箱、电脑已进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须臾不可或缺。

  刚解放,绥宁的水稻亩产只有200公斤,如今已达700公斤,被袁隆平誉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

  1954年冬,县治从老县城寨市古镇陆续迁至长铺镇,巫水南岸还只一条仅百户人家的石板老街。巫水北岸的万家坪,是县委大院的所在地,解放前这里还叫“乱葬坪”,两岸之间靠渡船过河。而今,这里已是万家灯火,6座大桥将它与老街,新城及工业区等联成一个整体;繁华的中心街让人无法联想到坟茔荒丘是它的过去。入夜,华灯闪耀,光影倒映在河面上,流光溢彩,令人如梦如幻。

  山环水绕的县城不算宽,巫水南岸长达800米的“绥宁县民族文化长廊会吸引你的眼球,壁上的一幅幅浮雕生动地展现了苗侗瑶古老的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场景。巫水西岸沿河的十里风光带和民歌墙引你漫步品评。

  县城六十年巨变,是绥宁山乡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

巫傩风情

  在绥宁37万人口中,以苗族为主的19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作为古苗疆要地的绥宁县,已成为“古楚文化最后一块遗存地”。山野之间,河溪之旁,弥漫着浓郁的巫傩民俗风情。“高山木叶笑微微,十八满哥你会吹?你若吹得木叶叫,木叶传情不用媒。”这首情歌唱的是流行于苗寨侗乡的婚恋习俗。象“雕万花茶”、“哭嫁”、“喝拦门酒”、“吃黑米饭”、“姐妹出嫁兄弟背”等苗侗风俗久传不衰。在关峡大园古苗寨一带,父母为了表示闺女的贵器,兄弟姊妹团结友爱,女儿出嫁一定要由兄弟背着出门上路。出嫁那天,背亲的兄弟也要同姐妹一样打扮一新,敬过祖宗后,背亲的兄弟还要向新娘敬“出嫁酒”。鞭炮声中,新娘在送亲姑娘的搀扶下让兄弟背着上路,这时,鸣炮、奏乐,开始送亲,乐队紧跟后头,吹吹打打,热闹非常。兄弟背姐妹出嫁,通常只背到出村寨的楼门口,如果新娘新郎是同寨的且相距不远,则由新娘的兄弟背她至男方的楼门下,再由男方的迎亲队伍在楼门口鸣炮、奏乐,迎亲至男家堂屋,然后点上红烛,拜堂成亲。

  每到农历初八,苗家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与亲人团聚,上姊妹家串门,喝油茶、吃黑米饭,唱山歌、山寨里喜气盈门,象过盛大节日一样欢乐。苗家“四月八姑娘节”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绥宁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胜古迹为数众多,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就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寨市的龙氏宗祠内。在9处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海拔1100米的神坡庵已有千年香火,如人间仙境,李西的陈锡兰故居和于家大院古朴敦厚,就座落在省道旁,雄关古隘定远桥,拍过影片《那山、那人、那狗》的古苗寨大园相距不过几百米。而天堂界挺拔的古松林,花园阁高峡平湖、山水一色的湿地风貌,更会引人留恋往返……

  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金色的凤凰,从远处飞临绥宁的青山绿水;它展开五彩缤纷的羽毛,迎着早晨的霞光,引吭呜叫三声,这里便百花盛开,五谷丰登,吉祥安康……

  如今,金凤又将飞临绥宁。建设生态经济大县,让古苗疆生机盎然,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美丽的传说是绥宁人的梦,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会实现,绥宁也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隆振彪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