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念支撑起生命之脊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袁冰清 编辑:redcloud 2014-04-22 09:35:17
新绥宁APP
—分享—

  “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先进事迹,自3月31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4月1日、2日在《人民日报》上连载后,在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虽然播发时间已经过去20多天了,但是干部、群众对朱彦夫一直赞不绝口:“实在感人!”“真了不起!”“令人佩服!”“值得学习!”……

  朱彦夫,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14岁参军入伍,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17岁受伤致残,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失去双脚、双手、左眼,右眼视力仅0.3。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拖着重残之躯,回到家乡担任结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乡亲致富,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区,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在长达7年的光阴里,文盲出身的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出版了不33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人们琢磨着:朱彦夫怎么能如此坚强,用有限的生命书写生命的极限,成为“铁打的硬汉”?

  朱彦夫说得好:“只人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人活着,就得奋斗; 奋斗着,就是幸福;奋斗不止,幸福就不断”……

  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就是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坚强信念。朱彦夫正是凭着坚强的信念支撑起生命之脊!

  凭着这坚强的信念,重残之人朱彦夫“不当窝囊书记”。他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25年里,不是蹲在家里指手划脚指挥,而是坚持拄着拐杖、拖着假肢,天天泡在工地,用两只残臂夹着铁锹,一点一点培土,带领乡亲栉风沐雨,治理荒山、兴修水利……他常常是“爬”着上山、“滚”着下山,与群众一起战天斗地,把一个穷山村改造得焕然一新。

  凭着晕坚强的信念,有功之臣朱彦夫“不当特等公民”。他不向命运低头屈服,毅然拒绝了靠国家养活一辈子、让别人照顾一辈子的舒适“寄生生活”。他不仅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强不息,还帮衬全村所有的人。群众少饭吃,他送去粮食;群众生病,他拿出自己的伤残金接济;国家每年照顾供应他的红糖、白面等物品,他转手就送给了村里的困难户和老人,家人都难得尝到一口;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也从没拿过村集体的好处,更没吃过群众一顿饭……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却唯独没有自己。在群众心目中,朱彦夫是贴心人、知心人、大恩人、是一个大好人,全村人都一直想他、念他、敬他、永远不会忘记他。

  凭着这坚强的信念,党员老兵朱彦夫顽强冲锋陷阵一辈子,为群众坚守“阵地”一辈子。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坚强的信念支撑起朱彦夫的生命之脊,使他成为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袁冰清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