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肉 是苗族喜庆佳节必备的佳肴。先把猪肉切成1两左右的肉块,拌上炒米粉、五香粉、食盐、味精等调味品,装在小竹篓里,再放到甑里蒸熟即可食用。酒席上,一席放一竹篓米粉肉。许多村至今仍有夹菜的习惯,来宾入席,只吃配菜,而将自己的那份米粉肉用一根竹签串上带回家。如有缺席者,主人也要为其夹送至家中。这一风俗还产生了一句专用谚语:一份米粉肉穿成串,吃不完算不得山里汉。
腌鱼腌肉 是侗族喜爱的食品。腌鱼的制作方法是:将草鱼、鲤鱼洗净剖腹,除去内脏,用盆渍盐,晾干后,以木桶腌制。底层用糯饭或炒糯米作糟,每铺一层鱼,加一层糟,然后盖一层笋壳叶或棕片,再加木盖封严,用大石头压紧,数月后食用。腌鱼耐贮藏,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坏。腌肉的制作方法是:把鲜肉砍成三、四斤的长块,渍盐二、三天后晾干,再用木桶腌制,方法与腌鱼相同。腌肉是侗族逢年过节必备食品,又是祭祀祖宗、招待客人以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酥肉 将猪肉(最好是肥肉)切成小块待用。把植物油烧开,把切成一块块的小肉粘上米粉,放入油锅中炸,待米粉变成金黄色后将肉捞出即成,吃时外焦里嫩香气浓郁。
腊鱼 腊肉 先把鲜鱼、鲜肉抹上盐,放在盆中渍2-3天,然后放在火塘上方悬挂,用烟火慢慢熏干。食时味香,可存放数月而不变质。
酸鱼 酸肉 把鲜鱼、鲜肉抹上盐,放在坛中用酸水浸泡,可保存数月而不变质。此法原为侗族人民防止鱼肉存放变质的方法,后演变为喜食酸性鱼肉的饮食习惯。
灌辣椒 爆辣椒 把青辣椒煮软后灌上紫苏、糯米粉、藠头等馅,晒干,称为灌辣椒。如果青辣椒煮软后不灌馅而剪开成人字形,然后腌盐晒干,则称为爆辣椒。
鱼腥草 又叫椎根、臭菜根,有强烈的鱼腥气味,一般民众不愿食用,却是绥宁少数民族特别钟爱的野生蔬菜。采集后洗净切段,拌调料后生食,或稍炒一下即出锅拌调料食用都可。
蕨苗 蕨根 野生食品。蕨苗取嫩茎切段炒菜。蕨根含有丰富的淀粉,砸烂后洗成淀粉水,沉淀一夜后倒掉清水,用铁瓢从桶底刮下紧密的淀粉胶,再加清水搅成淀粉浆,倒入锅中,用文火边烧边搅拌,熟后冷却,便成了蕨粑。
笋子 野生食品。楠竹笋称大笋子,采集后切段煮熟,再撕成丝或切成片,第二次炒熟拌调料后即可食用。杂竹笋称小笋子,采集后整根煮熟,然后用刀拍烂后撕成小片,切段,入锅第二次炒熟,加调料后食用。也可在第一次放盐煮熟后晒干,扎成小把待用。还可煮熟捣成笋泥,然后做成一个一个的扁平笋粑,晒干待用。
栗籽豆腐 采集橡木籽(本地称栗木籽),磨碎后做成豆腐食用。
白头物 也叫白头婆、黄蒿,系野生食品,叶片背面有白色绒毛。采集后洗净晒干收存,打糍粑时取出泡胀、煮熟、切碎,拌入热糯米饭,打成糍粑。
来源:绥宁新闻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