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熙山墓——有多少美丽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林道珍 莫平君 编辑:redcloud 2016-08-22 16:18:41
新绥宁APP
—分享—

副标题:——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熙山墓解说词

  从于家大院往西北方向走约650米,在李熙村金子里片的玉清观柑橘园内,有一座椭圆形的古老墓葬,它封土墙高1.5米,底径4.4米,花岗岩石墓围,墓碑高1.5米,宽1米,刻墓主姓名和生卒年月,碑上有一对石狮座丘。2010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李熙山墓。

  据绥宁县志及相关史料、传说记载,李熙山(615—670)是隋末唐初的一位峨眉道士。他由长安南下经河南过湖北进入湖南境内探求名山,途径寨上(今李熙桥镇真人寨),见此地云雾缭绕,龙腾虎跃,气势磅礴,傲居群山之首,即居宿于洞穴,供奉教祖,面壁修炼,道法登峰造极,被唐高宗诰封于真人,所以寨上改称真人寨,李熙山被誉为大洞真人,又称李伯真人。他事农度日,好善乐施,为民造福,四处奔波,广布道缘,募集善款,带领当地老百姓在洛水河上修建李熙石拱风雨桥,使天堑变通途,深受百姓爱戴。李熙山广泓道法,又竭尽全力在白鹿岗山麓建修五清观,在真人寨修建真人寺广收弟子,发扬光大。

  李熙山去世后,当地善男信女捐银募款,在其洞前修建真人庵。在玉清观建修真人墓,也就是李熙山墓。历代民众,求雨求福,焚香祭扫,不分远近都前来祈祷祭祀,香火绵绵。十年文革浩劫的时候,真人寺旧庵被毁,李熙山墓也不能幸免,被弃于荒野,1984年,居士教友及各界人士乐解仁囊,重新修葺真人庵,修砌李熙山墓。并派专人驻守保护,每日焚香祭祀打扫。真人也是愈敬愈灵,求雨雨降,求福福临,消灾除病,黎民安康。

  在绥宁城乡,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两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且都跟李熙山修建李熙桥有关。

  其一是“一百个人修桥,九十九个人吃饭。”传说在修桥过程中,点工的负责人非常纳闷:怎么修桥做工的是一百人,而吃饭的却只有九十九个人?其实那个修桥不吃饭的就是李熙山,因为他一是得道之人,二来也为了节省开支,所以不和大伙儿一起吃饭。拱桥竣工之日,突然天降大雨,洪水肆虐,尤其危险的是,洪水从白玉洛水河上游冲下来的木桥在拱桥的桥墩上横亘起来,越积越多,堵住了桥洞,新修的大桥冲垮在即。这时候,只见李熙山走到龙王菩萨的雕像前,对龙王说:“千、万人的善款,九十九个人、九十九个日夜才修成此桥,今日龙王你要毁我大桥,我就要与你同归于尽!”说完抱起龙王菩萨的跳入洪水。说来也怪,李熙山一跳入洪水,横亘的树木就“咔”的一声巨响,断了。洪水通了,大桥保住了,李熙山也随着洪水成仙而去。人们为了纪念李熙山,便在他修炼的玉清观旁修建了一座衣冠墓,并将此桥命名为李熙桥。如今,李熙桥虽历经一千三百余年,仍可通行重型汽车,后来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木排堵桥的事情,遂在离桥二十余米的上游交错修建了两个挡水墩。

  其二是“正合李熙桥”。这也是来源于修建李熙桥的一个经典故事。那时候还没有水泥钢筋,修石拱桥,首先工程师要按照设计的拱桥宽度和弧度计算好每一块石头的形状和大小,用木材搭好拱架后,再用和了糯米饭和蛋清的石灰浆,把石头一块一块地砌成拱。不成想在拱桥合龙嵌入最后一块石头的时候,这最后一块石头却怎么也不合缝,不是大了就是小了,要么就是形状不对,总而言之就是合不起龙。掌墨师傅就召集管事的人一起商讨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不是修桥过程中做了什么亏心事,以至于神鬼作怪?他们把账册反复翻查,始终没发现一点问题。最后有人想至了一件事:在募捐时,有个很穷的老婆婆,她没有银子也没有米,家徒四壁,年纪大了,也不能去捐工。她替自己不能为修桥出钱出力感到惭愧,于是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把剪辣子的剪刀捐了出来,修桥工人的食堂用得着。由于这件东西太小,又不好换算成银两,募捐的工作人员就没有把这个老婆婆的名字登记到修桥的功德簿上去。大家一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便立刻在功德碑文上补上了这个老婆婆的名字。她的名字一上功德簿,把最后一块石头一放,拱桥刚好合龙,并且不差丝毫。由于李熙石拱桥合龙得非常紧实,虽然经历千余年却仍然非常坚固,可以过重型汽车。也正因为这个故事,绥宁县的人在比喻某件事非常凑巧且恰如其分时,就用“正合李熙桥”这句话来比喻。

  李熙山主修的李熙山石拱风雨桥长41米,由三个相等的半圆形石拱桥组成,石拱宽5米,高8米,石拱桥上的风雨楼气势恢宏,雕刻精巧。桥的上游有2个呈尖刀状巨大的石墩,对防洪护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桥面和桥体均用花岗岩砌筑,很多花岗岩上还雕刻了鹿、马、兽、人物等精美的图案,桥正中有一对吉祥的石狮,栩栩如生,为纪念李熙山的功德善行,人们便将李熙山主修的这座桥命名为李熙桥,李熙桥地名便由此而来,1956年修建S221省道时,拆除了桥上的风雨楼,并在石拱两侧用钢筋混凝土各挑出1.2米,从而把古石拱桥变成了公路桥。但石拱桥上雕刻的鹿、马、兽、人物等依旧清晰可见,桥上游的两个挡水墩也依然完好。虽然历经1300多年,李熙古大桥仍可通行重型汽车,可见古人建桥技术的精湛和高超。

  真人古寺香烟袅袅,玉清道观白鹿翩翩,李熙古大桥江流滚滚。有多少功德善缘,便有多少美丽的故事流传。

  苍山无语。李熙山墓始终静默无言。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林道珍 莫平君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