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省级文保单位于家大院解说词
在绥宁县东北部有一处古老而又神秘的院落,它始建于明清,鼎盛时期有65座窨子屋,8座仓楼。现存清乾隆5年至光绪15年间(即公元1740年至1889年)的古迹25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通过省内外众多专家的不断考证和媒体、网站的深入报道,它在尘封百年之后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它的古朴、沧桑、神秘以及厚重的民间民俗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就是绥宁于家大院。
于家大院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绥宁县李熙桥镇镇机关大院左侧,距县城67公里,又称黄道堂,它西、北两面临山。登高望远,只见院内屋顶砖瓦层叠,檐角错落起伏,十分壮观。大院与山冈之间用石头修建了3-5米的挡土墙,东、南两面是6米多高的仓楼。大院和大院外的水塘占地近百亩。
于家大院的窨子屋全部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条石板巷穿过寨门,两层民居设计周全,排列布局齐整有序,形成四纵八横的建筑格局。整个大院山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窗花构图精美,工艺精湛;石雕木刻栩栩如生,封火墙、防盗窗设计巧妙;人行道均为花岗岩铺成不规则图案。排水和排污系统分为上下两层,明暗两线。共有老大门、新大门2个出口,4条纵道,8条横巷,巷巷相通,又相互错落,外人进入很容易迷路。院内的窨子屋一律只在南墙开窗,北、东、西墙一般只开通风口或小窗,墙体都高过瓦墙,两侧山墙鳌头高耸,即使一家失火,只要把把堵孔专用的鼻子砖往通风孔一放,就隔断了火势,它的防火功能相当完善。大院内各屋虽建于不同年代,却有着相似的青砖、碧瓦,相似的石门框、厚板门,相似的寓意“步步高升”的鳌头屋顶,连接屋子之间的石板路也非常相似,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南方合居建筑群落的特点,也充分证明当时于氏家族成员地位平等、贫富相近、互学互励、互助互济、没有等级之分,这种自觉在200多年前乃至今天及至以后都相当难能可贵。于家大院各家窗花图案都不相同,花、草、鸟、兽等栩栩如生,阴阳、雌雄双双对称,且都是双面雕花,分外美观,弥足珍贵。更为珍贵的是,于家大院每座建筑墙砖上都醒目的刻有历史记载和修建年月日时辰,是一处颇具规模、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极具人文、历史和文物价值。、
无论从何时起,于家大院一直坚守着“忠孝两全”的理念,耕读传家,诗书济世,英才辈出。在于家大院,远自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姓九世祖于谦,近自北伐名将于秉懿少将,共和国开国功臣于大康,航天科技少帅于登云,文化大家莫雅平,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企业家于教清、于清华,八年如一日伺候瘫痪在床病母的大孝子全昌信……都为古院落提供了可资借鉴,可供传承的忠、孝蓝本。
于家大院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现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存有真人寨唐代道观遗址,金子岭明代玉清观遗址,草鞋岭和黄茅岭清代太平天国石达开屯兵遗址及古驿道,李熙石拱桥及挡水墩,千年古井,古码头,古碾房,古筒车,以及浆塘古民居,李熙山墓等,叙说着于家大院的静谧幽深和古老文明。
于家大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源远流长。长期的多民族大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有阿凡提式的民间机智人物莫眼子、半人半仙的龙牙秀才;有犁田不用牛绹的农耕文化“神奇的踏牛令”;有唱土地、舞龙灯、耍狮子、逗春牛等民间文体活动;有吃黑米饭、喝油茶、做猪血丸子、灌通辣子等民间饮食文化;有阳历四月五日于氏族众清明大祭扫,农历六月十七祈雨求福等传统民俗节日。其中唱土地、逗春牛、闹年锣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莫眼子、龙牙秀才的故事传奇家喻户晓,并被《绥宁民间故事》大篇幅收录;“神奇的踏牛令”2014年引发央视名导关注,被拍成专题片搬上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引发海内外关注,成为宣传推介于家大院的一张靓丽名片。
历经沧桑,于家大院应该是幸运的。解放前夕,于家大院惨遭匪患,30多座古建筑毁于一场大火;新农村建设浪潮中又因为村民新建房屋,几栋古迹遭到人为损毁;尤其是前几年房地产巨商回家装修门脸,于家大院进院建筑也在改造中遭致破坏……但于家大院终究还算幸运的,现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整体建筑25栋。虽然墙壁上的花草、鸟、兽等早已变得模糊不清,独具特色的鼻子砖也所存无几,好几栋建筑经历风雨浸淫已经破损不堪,面临倾毁,进大院的门脸建筑遭到人为破坏损毁严重,甚至上千年的古码头因新修民族风雨桥被毁再难寻踪迹……但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正在加大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对于家大院进行保护。前几年县文物局还投入20多万元对于家大院进行了一次整体的保护性维修。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各方积极努力,于家大院近年来先后获批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国家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利用示范村。目前国家正斥资320万元对于家大院进行第一期集中成片的整体修缮工作。
相信,随着绥宁旅游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随着李熙桥旅游名镇新镇的不断包装和打造,于家大院定会撩开她那迷人的面纱,迎接专家们的科学考证和游客们的旅游观光,她的古朴、厚重、神秘、奇特和弥足珍贵,定会得到世人的公认与重视。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林道珍 莫平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