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境内林深沟壑,居住着苗、侗、瑶等25个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39万多,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全县有17个乡镇,其中8个镇9个乡(其中8个少数民族乡),分南北两片,南片以少数民族乡为主,苗侗文化氛围浓厚,北片8个乡镇以汉族为主。南北两片其民风淳朴,勤劳勇敢,南北通婚,汉文化中又夹杂着苗侗文化,属多元文化,单就过年南北两片就别有一番风味。
上堡古国:打侗鼓过侗年
时光咬着岁月的尾巴,临近腊月,山区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宰羊杀猪煮酒打糍粑,侗寨里锣鼓喧天,接亲嫁女欢乐的唢呐声,侗楼里青年男女围着篝火谈情说爱,上堡古国过侗年,把绥宁南片山区过侗年演绎得是如此的醉人。
击侗鼓。
打糍粑。
黄土矿:猜谜语讲故事守岁
2021年的第一场大雪,把绥宁北片高寒山区装扮得分外妖娆,整个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车在瓦屋塘稍停了片刻,我拉开车门,寒风夹杂着雪花扑面而来,刺骨般冷飕飕,大口大口吮吸着雪的味道,呼出一股股热气,在屋沿边上寻找一根根冰凌。雪花飘落在菜园里白菜上,还未变白的青叶和白雪接上了初吻,白里透青,是那么的晶莹剔透,浑然一体。
房屋上的雪。
远处的翠竹,时不时传来被白雪压得喘不过气的吱吱嘎嘎爆竹声。
重返车上,望着眼前白皑皑的一片雪景,思绪把我拉回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黄土坑公社同乐大队(今黄土矿镇同乐社区)农村老家过年的情景。
那时候,小孩过年最盼望的是有新衣服穿和得到父母一角或二角的压岁钱。
守岁时,一家人围在火炉旁,听父亲给我们出字谜猜,母亲时不时插述民间谚语故事。大姐文化水平最高,六十年代绥宁一中老牌高中毕业生,可惜早已出嫁。二姐是杨家桥黄土坑一中、三姐是黄土坑二中的学生,我是同乐村小学的学生,猜字谜的事似乎与我无关,乘着她们苦思冥想的时候,我则常常用铁夹爬开火炉里的灰,夹出烤熟了的红薯,吹了吹灰,再拍了拍红薯,剥了皮,顿时,冒着热气的红薯香甜味弥漫整个火炉屋。
火炉屋。
此时,再从火炉边拿出烤盖上烤得两边都是嫩黄色的糯米白糍粑,扳开糍粑,将红薯放进糍粑里扭两下,放入口中,咬几下,再吞下去,那种糯米糍粑香味混杂着烤红薯的香甜味,从肚子里经喉咙冒了出来,再听着父母的谜语、民间谚语故事,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家境也渐渐地好起来了,我们兄弟姐妹相继成家,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孩,过年时开始有了黑白电视,后来又有了彩色电视,看春晚,但守岁时父亲继续要我们和自己的小孩猜字谜、母亲讲述民间谚语的习惯一直到二老去世为止。
“在想什么呢?”妻一句问话声,把我从回忆中惊醒过来,原来是车到了金屋塘镇大山脚下亲戚家。
长铺镇:腊肉羊蝎子串起欢乐的歌曲
“经发城投恭祝全县人民新年快乐,牛年大吉”,从武靖高速连接线长(长铺子)乐(乐安铺)公路到绿洲大道转盘,“迎牛年,庆新年”、“2021吉祥”再到中心街绿洲广场,“县委、县政府恭祝全县人民春节愉快”、“2021万事如意”等迎春大型条幅或迎春花圃造型随处可见。中心街两旁店面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福字、中国结、春联迎风摇曳,“就地过年”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走进张灯结彩的店里,釆购着年货。
经发国际商品博览城迎春大型条幅。
绿洲大道转盘迎牛年
人们纷纷在绿洲广场迎春花圃造型前留影。
大红福字中国结。
张灯结彩。
镜头一:唐家阿嫂的腊肉
教师新村斜对面住着一位唐家阿嫂,从乡下进了城,买了房,又买了门面。
她在门面前架起了柴火灶,黑不溜秋的腊肉烧在旺旺的火苗上,发出吱吱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腊肉的焦香味。
腊肉烧在火苗上。
“柴火烧过的腊肉,白里透红,皮黄又香又软,腊肉骨头有嚼味!”唐家阿嫂笑呵呵地介绍道。
“脸盆里那层白色的是什么?”“那是面粉!用面粉洗过的腊肉比用洗洁精洗过的腊肉纯净、卫生,吃得放心。”唐家阿嫂楼上的邻居是麻塘苗族瑶族乡联民籍的宋姐,接过我的话笑盈盈地说。
踏上小康之路的村民在县城也安了个家,过上了幸福美满快乐的生活。
镜头二:刘老三的羊蝎子
川石新开了一家“老城一锅”店子,专营“北京羊蝎子”,店主刘老三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刘汉的小孩,在家男丁排行老三,人称“刘老三”。
刘老师已92岁高龄了,自从1979年我小学毕业后,我就再也没有碰上过他。
甚是感恩刘老师当年的教诲,2021年2月5日那晚我独自一人在店里点了“北京羊蝎子”火锅,边吃边与刘老三谈起当年与老师和同学交往的一些趣事。
我的母校“同乐小学”是湖南省教育厅下文的重点小学,同时也是绥宁县唯一的一所农村重点小学。
印象中,我只晓得我们的语文老师向进步和数学老师刘汉都是从县城学校调去的。
那时候,我跑通学每天要背着书包去上学,每次都要带着毛笔和墨汁瓶去,每天语文课都要用毛笔写字,写作文更是用毛笔写的。
为了防止墨汁倒在书包里,弄脏课本及作业本,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墨汁瓶用麻绳捆绑在书包背带右下方。走路时,墨汁瓶随着身体运动前后摇摆。
毕业的那个学期,我们每天晚上要到学校去上晚自习,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打着火把回家。
既使是毕业的那个学期,每周一次到学校学农基地牛栏冲去劳动一下午是必不可少的。在学农基地种油豆、栽樟木子树、砍柴、担柴、摘樟木子等等,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搞得热火朝天,插秧、打谷子、捡茶籽、种菜等劳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一聊,两三个小时过去了,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跟刘老三说:“刘总,您这里确实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地方,边吃北京羊蝎子,边谈恋爱。几个小时还吃不完羊蝎子,可以慢慢地谈恋爱。也是中年老板谈生意的好地方,吃北京羊蝎子,有名气,有品味,发羊财,也是老板最向往的事情。更是退休老年人聚餐的好地方,吃北京羊蝎子可以达到饮食强身健体的目的。”
镜头三:巫水河畔的歌声
华灯初上,巫水河两岸万家灯火,倒映河中,像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夜色中的长铺大桥。
我从“老城一锅”回家。此时,《母亲》嘹亮的歌声飘进了教师新村。踏歌而寻,原来是距教师新村60米处巫水河畔抖音现场直播。大伙儿正围在现场一对“母子”身边,“儿子”正在歌唱我们伟大的母亲。感谢党的好政策,唱响美好新生活,欢乐的歌声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大伙儿为他们热烈鼓掌。
歌唱母亲。
是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我们的年味也越来越浓。
巫水河岸茶花迎春。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张先邵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