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仲九)河口村位于绥宁县西北部边陲,村域面积11.6平方公里,系河口苗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由原河口村和原四甲团村合并而来,辖17个村民小组,共535户2078人。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河口村将党建贯穿全过程,通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艰苦奋斗,携手共进。
行使主人翁权利
乡村是农民的家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要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河口村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的原则,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示范创建全过程,做到建设前群众赞成,建设中群众参与,建成后群众满意。“我们先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院落会8次,听取群众对于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有效提升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村支部书记介绍,在鼓励引导村民参与建设的同时,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听取本土乡贤的意见,从而不断拓宽建设思路。
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具体事务,河口村还成立了示范创建工作理事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出有想法、有威望、有魄力的群众成为理事会成员,专门为创建工作建言献策出力,让村民充分行使主人翁的权利,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实效。在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中,理事会协同村两委处理矛盾纠纷50余起,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党员干部主动服从示范创建大局,在修建入户道路需占用农户土地时,第一时间做好矛盾调处。”村支部书记表示。
优化村庄设施
每逢春节,在外务工的村民们带着妻儿驱车回到家中与父母团聚,但车停何处却成为一个麻烦事。家中附近没有停车场,大家都是随意停车,不仅影响正常的交通,还容易发生刮擦。“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个停车地方,又会接到挪车的电话。”有村民说道。
针对村民反映,河口村结合民调走访、“幸福敲门”等活动,组织组长、党员深入农户征求意见,根据群众反映优化美丽屋场建设方案,利用四甲团学校原址规划建设大小停车场2处,合理划分停车位,为村民规范停放车辆提供便利;在主干道和公共区域增设路灯12盏,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合理规划铺设污水处理管道,确保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为进一步突显基础设施完备、村民幸福的“生活美”,河口村还在四甲团美丽屋场入口设置标志路牌,沿路打造六角亭瀑布、乡村振兴宣传墙绘、古村牌楼、特色荷塘、休闲桌椅、古井、观景台等诸多景观小品;在村庄公共区域进行适度绿化美化,种植红枫、紫薇、四季桂、春鹃、海藻球、茶花等多类花草树种。
同时,河口村还结合全乡正在开展的“星级院落”创建三年行动,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做到家中物品(含柴草)规整到位、三园(菜园、果园、花园)建设到位、畜禽圈养到位、卫生厕所改建到位、文明新风倡树到位,力争实现由“五个到位”引领带动党建美、布局美、产业美、生活美、环境美、风尚美的“六美”乡村格局。
促进村集体增收
玉竹,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据《本草纲目》记载:“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小叶桢楠,受各种高档小区的青睐,属于小区绿化的首选。”
河口村在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产业发展先进经验、拓展产业发展思路后,结合该村现有生态条件,围绕玉竹套种、小叶帧楠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先后累计投入资金70余万种植玉竹、60余万元种植小叶帧楠,并与隆回一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玉竹保底收购协议,确保产业收益。“目前河口村共种植玉竹50亩、小叶桢楠60亩。”村支部书记介绍,村里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先后带动25户村民就业,其中有10多名脱贫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至15万元。村民每人每年多的有1万块钱的收入。”村支书说道。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仲九
编辑:龙莉婷
本文为绥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hnsnnews.com/content/646754/61/1320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