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屋塘镇“95后”青年以胡蜂养殖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侯湘连 编辑:杨汐 2025-03-28 15:33:58
新绥宁APP
—分享—

绥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侯湘连)近日,在金屋塘镇青山环绕的丘陵地带,29岁的返乡青年刘嘉兴正仔细检查着他养殖的胡蜂蜂箱。这位曾在外地从事PCB设计的“95后”青年,2023年毅然放弃城市工作,将家乡丰富的山林资源转化为创业机遇,成为全镇首个规模化胡蜂养殖的先行者。

金屋塘镇地处武陵山腹地,传统农业收益有限,年轻劳动力多外出务工。2023年,刘嘉兴在调研中发现,家乡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原始森林为胡蜂养殖提供了天然优势。胡蜂不仅可生产高附加值的蜂毒、蜂蛹,其幼虫更是中药材与高端餐饮市场的稀缺资源,市场价达每公斤300元。与此同时,胡蜂对山林害虫的捕食率达70%,能有效降低农药使用,形成生态闭环。

“城市有高楼,但家乡的青山更有‘金矿’。”刘嘉兴坦言,返乡创业既能兼顾家庭,又能通过绿色产业带动乡亲增收,是他权衡后的“最优解”。

初期,刘嘉兴遭遇多重挑战,胡蜂野性难驯、本地缺乏养殖技术、村民对“养蜂”存疑虑。他通过线上课程自学蜂种培育,赴云南、贵州考察成熟蜂场,最终摸索出“山林散养+智能温控”模式,成功驯化本地胡蜂种群,并引进了外地蜂种。今年1月,他联合3户村民成立合作放养,首批投放种群500群,预计年产值超30万元。

“刘嘉兴的蜂箱成了我们山林的‘守卫军’!”村民刘大爷笑道,往年需频繁喷洒农药的果树,如今在胡蜂自然捕食下虫害率显著降低。

目前,刘嘉兴准备对接镇政府申请产业补贴,计划未来建立“胡蜂生态园”,延伸蜂毒保健品、蜂蛹预制菜等产业链。他的创业故事亦引发连锁效应:镇内5名青年返乡咨询合作;通道、城步等地区的青年来到金屋实地考察,想向刘嘉兴学习养殖技术。

在刘嘉兴的蜂场,飞舞的胡蜂不仅是经济账本上的数字,更是青年返乡与生态保护共振的鲜活注脚。当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将现代思维注入乡土,这片曾经沉寂的山林,正以新的节奏“蜂”起云涌。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侯湘连

编辑:杨汐

本文链接:http://www.hnsnnews.com/content/646947/62/148248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