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新闻网讯(记者 孙芳华 向 海 宋三龙)3月20日,长铺镇第一小学的操坪里正在举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学生们的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这是绥宁县全面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全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生动画面。
近年来,绥宁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教师群体却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工作压力。除了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们还被大量课外负担所困扰。
长铺镇第一小学六(8)班班主任袁冬香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过去有很多的社会事务任务要完成,工作期间,我每周都要下乡去完成很多的填表上报任务,占据了我大量时间,让我身心疲惫,现在这些‘非教学’任务没有了,我也可以沉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学生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长铺镇第一小学校长杨长翠感慨道:“社会事务进行统筹整合后,考核检查比之前减少85%,为教师潜心教书创造了良好环境,学校也有更多时间精力来开展特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从面上措施来看,绥宁县多部门协同发力,深入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融合式”“下沉式”监督,督促县教育局清理、规范非教育教学事务。县教育局制定《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确立准入审核备案制度,设立举报渠道和监测点,严格控制进校园事项。通过这些措施,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比事项和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较2024年减少50%以上,今年仅批准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7次。教师从繁琐的非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学生也有了更丰富的课余生活,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绥宁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龙景星说:“如今,白名单之外无事项,学校负担大幅减轻,教师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教学,精心打磨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也拥有了更充裕的课余时间,去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社团,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完善相关机制,确保教育‘减负’工作长期有效,为绥宁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2024年7月份以来,绥宁县教育局取消非教育教学事务21项、规范10项,并对6个事项进行整合,为教师减负,推动校园回归教育主阵地。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孙芳华 向 海 宋三龙
编辑:杨汐
本文为绥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hnsnnews.com/content/646947/65/14801585.html